SAN/NAS 的不舒适真相

上周我们刚刚完成了存储领域日(Storage Field Day)的演示,有一点很明确——分析师社区中有很多人都持续关注着SAN/NAS的成功。
一方面,我们理解这一点。
SAN/NAS领域的公司数量远远多于对象存储领域。当您想到对象存储时,会有MinIO、三大公有云提供商以及一些设备供应商。设备供应商在云运营模式下并没有真正的发展路径,所以实际上只有公有云厂商和我们。
从一些存储领域日参与者的角度来看,他们认为SAN/NAS领域有很多事情发生,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与这些厂商打交道。
我们显然生活在一个不同的世界。我们只做对象存储,并且主要与已经了解了这项技术和MinIO的企业打交道。
我们与之互动的人群决定了我们关注的问题类型。MinIO 100% 是主动式获取客户。我们没有销售团队。我们在商业方面讨论的对象是管理着大量PB级数据的企业,并且由于我们模型的主动式特性,通常在开始与我们沟通之前就已经认可了MinIO。这就是我们的世界。
从商业角度来看,我们不关注小客户。当然,有数千个MinIO用户的数据量小于100TB,但从商业角度来看,我们并没有把他们作为重点关注对象。这就是为什么商业许可证的最低要求是100TB。社区受益于我们在规模化和处理小对象方面的工作,但并没有针对小工作负载的功能(除非您正在将边缘数据聚合到大型工作负载中,我们在这方面正在进行一些有趣的工作)。
这其中存在着另一个脱节。
一些SFD23的参与者声称他们没有观察到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——对象存储正在吞噬世界。他们的理由是,他们的大多数客户规模较小,因此不会遇到与SAN/NAS/POSIX相关的可扩展性问题。其中一些客户永远不会遇到。但这并不能改变SAN/NAS/POSIX不是云原生的事实——但让我们稍后再谈论这一点。
云原生是一个二元选择
SAN/NAS是否有正当的用例?当然有,并且在未来很多年里都将存在。它们只是不会是云原生的用例。
我们是否认为快速的对象存储,加上NVMe和100 GbE网络意味着对象存储将承接越来越多的工作负载?是的。并且其他人也这么认为。甚至我们论点的其中一位批评者也同意。
虽然Chris Evans巧妙地表达了这一点:“未来,如果大多数数据不需要文件存储的功能,那么对象存储就是逻辑选择,因为该协议可以说比NAS效率更高。”
但这并不是关于“文件存储的功能”,对吧?说实话,我们不知道这些功能是什么。严格一致性?对象存储中存在。IOPS?对象存储中存在。
我们认为更好的问题实际上是“未来您是想成为云原生的还是不想?”如果您想成为云原生的,那么您将远离SAN/NAS。规模并不重要。这是一个二元选择。如果您想成为云原生的,那么您将使用对象存储来实现。
令人不安的事实
对象存储是云中的主要存储。从第一天开始就是这样。Redshift构建在对象存储之上。BigQuery构建在对象存储之上。Snowflake构建在对象存储之上。
对象存储的属性使其成为云运营模式的理想选择。该模式早已超越了三大巨头的限制,存在于各个地方——其他公有云、私有云、本地部署,甚至边缘。
因此,高性能、云原生的对象存储也实现了这一飞跃。它无处不在,运行着各种类型的工作负载——尤其是以前属于SAN/NAS领域的那些工作负载。例如数据库。
这种趋势不会停止,因为云原生运动远比POSIX运动强大。云运营模式必将获胜。每位分析师心中都明白这一点。一切都已尘埃落定,剩下的只是哭泣。
那么,为什么我们还在争论这个问题?时机不合适吗?我们无法控制这一点。我们只是信使。结果在两年前就已经确定了,当时Kubernetes显然已经胜出。这甚至不是关于“拥抱变化”,而是关于接受现实并继续前进。
再说一次,如果您的客户规模较小且数据量不大,那么SAN/NAS在未来几年内会没问题。但是,如果您正在构建现代数据湖——那么这将是一项对象存储任务——就像其他所有云原生工作负载一样。